-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心动态> 后稷农业大模型成果在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中脱颖而出
-
后稷农业大模型成果在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中脱颖而出
发布时间:2025-07-12 作者:吴庆国 出处: 浏览:次
今年6月底,由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的2025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圆满落幕。版权所有 中国·3044am永利集团-www.3044noc.com阮俊虎教授与植物保护学院郭军教授共同指导的研究生团队(队长:吴庆国,队员:郝家麟、郭林月),凭借《后稷农业大模型·御锈》项目,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通用赛道研究生组陕西省一等奖与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彰显了团队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探索能力与创新水平。
作为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实际应用的国家级赛事,本次大赛以经济学、管理学等多领域课题为应用场景,吸引了全国632所高校(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5943名个人选手、2713名指导教师组建的4703支高校团队,以及210支企业团队同场竞技。
大赛分设校赛、省赛、全国赛三级选拔机制。在校赛评审环节,阮俊虎教授团队项目以“小麦条锈病智能防治”为核心方向,系统阐述农业大模型在植保领域的技术落地路径,凭借所开发智能体的专业性和实用价值,从校赛中脱颖而出晋级陕西赛区。省赛阶段,团队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依托扣子智能体平台开发的小麦条锈病智能防治系统,以精准的病害图像诊断能力、专业的知识问答体系和科学的防治决策技术,展现出人工智能与农业植保深度融合的应用价值,最终荣获陕西赛区一等奖并晋级全国总决赛。
面对全国总决赛的高水平竞争,团队凭借“AI技术创新应用+植保专业知识赋能”的双重优势,以高效协作完成系统演示与答辩。团队研发的“后稷农业大模型·御锈”集成小麦条锈病图像智能诊断、病虫害知识问答、精准防治方案生成等核心功能,构建了“诊断-咨询-防治”一体化智能解决方案,为小麦安全生产提供了数字化支撑,最终斩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该成果是阮俊虎教授团队继“后稷农业大模型1.0”发布后,在农业数智化领域的又一创新实践。获奖作品深度整合了团队在数字农业运营管理和学校植物保护的学科优势,将大模型技术精准应用于小麦条锈病防治这一农业生产关键场景,有效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向农业实际场景的转化落地。未来,团队将持续深耕人工智能与农业全产业链的融合创新,以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为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贡献“西农智慧”。